采摘热线
13983209343
草莓因其酸甜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,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。然而,在草莓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疾病。
目前草莓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有草莓灰霉病、轮斑病、叶斑病、白粉病、蚜虫、红蜘蛛等,对草莓质量构成威胁。本文主要分析草莓的主要病虫害和发病规律,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,提高草莓种植质量。
草莓常见病害分析:
1.1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,是草莓实际种植过程中威胁较大的疾病之一。这种疾病分布广泛,发生在全国各地。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花卉和果实,开花后会发生,终导致花卉干燥。在早期种植过程中,草莓叶柄、叶片、花卉和果实会受到感染。草莓果实的发病率大多接近成熟期。发病后,果实表面会出现不同形状的水渍斑,生长后期会变成深棕色,使果实变软腐烂。
灰霉病需要具备一定的发病条件。目前,在适宜的温度和高湿度条件下容易繁殖。细菌会随着伤口的不断浸泡而逐渐形成这种疾病。
灰霉病的实际防治需要控制氮肥和浇水量。在种植和栽培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种植密度,避免环境因素为灰霉病的繁殖提供条件。在种植过程中,发现病果后,需要及时清除,烧毁深埋。
在花蕾出现之前,需要通过速克灵、多满灵、百菌清等溶液进行综合防治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喷洒次数,交替使用药物,防治细菌产生耐药性[1]。用药后,植物可逐渐趋于稳定的生长趋势,种植者需要及时清除枯叶和水果,集中销毁。
1.2白粉病白粉病也是草莓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疾病。该病主要危害白粉病的叶片,对浆果和叶柄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。类似薄霜的粉末会出现在叶子的背面,随着病情的发展蔓延到整个植物,会不断加重病情的危害。白粉病是一种低温疾病,目前发病温度约为15℃。
白粉病菌主要依靠空气传播,发生在草莓生长期。为防止白粉病,可采取合理的密植措施,控制施肥过程中氮肥的实际添加量。种植者需要及时清除病叶和果实,并采取集中深埋措施。在发病初期,湿粉、甲基托布津粉、多菌灵可以通过相应浓度的粉锈喷洒,药物需要交替使用,开花后选择停药[2]。
防治后,需要掌握露地栽培开花前后的种植密度,控制氮肥的使用。草莓病叶的粉末会消散,病害不严重的浆果会恢复生长趋势。
1.3轮斑病主要对叶片有害。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,也会感染叶柄。患病后,叶子表面大部分会出现紫红色的小斑点。随着病斑表现的不断扩大,它们会呈椭圆形,扩散到叶脉深处。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,叶片病斑的中心会呈现深棕色,边缘会呈现红色,轮纹会更加明显。轮斑病是一种高温病害,可在28℃左右诱发,细菌借助空气传播。轮斑病的防治方法是清除病叶,集中消除病原体。
调节养殖环境温度,降温降湿。在轮斑发病初期,需要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、退菌特、多菌灵粉等。药物需要交替使用,果实开花后可以停药[3]。大多数病情严重的叶片会恢复健康的生长状态,叶脉病情严重的区域会逐渐消散。